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中审计自身因素的表现?
1、审计规范体系不完善,审计质量保证体系尚未建立,审计操作过程会产生风险。
(1)实际操作中审计工作底稿体系十分不健全。目前,国家审计只针对问题取证,没有对所有重要项目都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的记录。而不象注册会计师审计那样,对每一个会计报表项目都有实施审计的程序和记录。这种情况会在审计风险发生时,审计人员承担更重的法律责任,因为没有证据表明对发生风险的问题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甚至有故意而为的嫌疑。
(2)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无依据。国家审计具体审计准则中,对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只有通用准则,没有操作指南,实际工作中,只是简单地摘抄了几项与财务有关的制度,评价术语基本是“健全、有效”或相反。工作底稿中根本没有内部控制测评记录。内部控制制度测试流于形式,重要性和风险的评估也就失去意义,在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下,审计风险是可想而知的。
2、审计人员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法律意识等综合素质低是导致审计风险最直接因素。
(1)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低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方面基本业务能力尚不能达到审计准则的要求,对政策法规理解不透,运用不当,就会出现取证不充分或不相关,引用法规不准确,处理处罚不适当的问题;另一方面相关知识贫乏,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差,如,不精通会计业务,对会计舞弊行为束手无策等。再一方面专业能力低,不掌握审计专业技术和方法,如,内部控制制度测试、重要性和风险评估、抽样方法的运用、计算机审计等。这样,审计人员即使努力了也难以查出重大舞弊和违纪问题。
(2)缺乏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也会产生审计风险。国家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保持独立性、客观性、稳健与谨慎的态度、熟练的专业技能、廉洁自律、保守秘密。但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以权谋私、对查出的问题隐瞒不报,与被审计单位作交易,为审计行为埋下隐患。
(3)执法观念淡薄是造成审计风险的又一人为因素。审计是执法行为,执法工作不慎重的后果,即带来审计风险。如,盲目确立审计项目,本不在管辖范围内的单位却因某种原因或不慎重列入审计计划中,结果造成越权审计,可能引起行政复议;实施监督盘点现金时,审计人员亲自盘点,承担了本职工作以外的责任;对应告知听证的没有告知被审计单位等,这些忽略了法律和法定程序的工作,必然招致审计风险。
3、审计管理的不严密是导致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审计管理不严密表现在:一是管理混乱,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权力分散,查出问题层层隐瞒,监督、处罚力度弱化;二是队伍不精、业务不硬,有问题也查不出来;三是没有制度保障,如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制度等。这样的审计工作环境,审计风险是显而易见的。
4、审计技术和方法落后同样会产生审计风险。现代经济的发展使企业经济业务纷繁复杂,审计难度加大。落后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会使审计行为效率低、质量差、风险大。如,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在制度不健全或健全但不能被不效执行的情况下,审计结果往往不能揭示重大舞弊行为,因为其风险分析是基于被审计对象内部制度的,而忽略了非财务指标、经营风险等与审计风险相关的因素。
如何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和效率
国家赋予审计监督职责越来越重要,工作的任务越来越艰巨,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经济责任审计时效性强、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又完成审计任务,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就成为了一个有效的途径。现就如何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谈点看法。
一、做好审前准备工作。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知识上的准备。在每一个审计项目开始前,要求每一位审计人员根据被审单位的情况了解并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打有准备之仗,这样在审计时遇到新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二是工作上的准备即审前调查。审前调查工作要做细、做好,在调查时要注意开好审前调查见面会,全面性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有关重大经济活动、重大经济决策,认真查阅会议记录,充分了解内部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以往接受审计等各种情况,尽量一次性搜齐所需的审计资料。
二、详细编制审计实施方案。通过审前收集相关财务资料、法规制度、实地走访座谈等方式,详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管理特征,对被审计单位会计等经济资料的初步测试和分析性复核,在充分考虑审计的风险后,确定审计的目标和重点,明确审计的方法和步骤,编制内容翔实,易于操作,指导性强的实施方案,审计的过程中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三、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计算机具有处理速度快的特点,审计人员可以将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审计方法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进一步的提高工作效率。这样既减轻了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重与人员少的矛盾,又大大缩短审计时间。因此,在现场审计中全面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实施系统应用,做到人工审计与计算机辅助审计相结合,是提高审计现场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加大送达审计力度。实行送达审计,一方面审计人员不用每天来回往返被审计单位,节约了路途上的时间。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每天与被审单位的有关人员打交道,既节约了时间,又可以专心查账,使工作效率有明显的提高。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廉政建设,认真执行审计纪律,减轻被审计单位负担,更好地综合利用和合理调配审计资源。
五、整合审计资源,实行交叉审计。这里说的交叉可以分为两种方式,
一是每人头上有任务,让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审计人员轮流担任主审,前一个审计项目现场审计实施结束后,下一个审计项目即开始进行,上一个担任主审的人员整理审计资料,撰写审计报告,使审计项目穿插进行,这样就可以缩短审计终结阶段的工作时间。
二是打破科室界限,调配各业务科室审计人员交叉使用,达到人力资源最优化。
六是与其他审计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相结合,即凡是年初确定为财政同级审的项目,原则上也确定为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与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凡确定为进行财务收支审计的单位,审计结束后都要出两份审计报告,一份财务收支审计报告一份任中或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与审计调查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充分运用审计调查方式,查清问题。一次进点完成两个任务,出两个审计报告,既节约了审计资源,又减少了审计的次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七、加强沟通,提高效率。
一是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有效的沟通对审计工作大有帮助,既可得到所需信息,又能与被审计单位建立和谐的审计关系,使审计工作顺利进行。
二是审计人员之间的沟通。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组要适时召开审计小组会议,及时通报新发现的情况,并总结讨论前一阶段的工作,对审计人员提出的每一个疑点要仔细核对,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及时向领导请示汇报,将问题查深查透;还要对审计资料随时进行整理汇总、综合分析,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必要时调整实施方案。
八、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由于审计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统计、电子数据处理系统、法律知识和审计基本技能,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因此,审计人员素质即影响审计质量,又制约审计工作效率。只有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审计工作才能得心应手,审计工作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