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来自纪律委员)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自媒体已日益成为心理咨询师自我营销和招揽个案的工具。越来越多的来访者也逐渐习惯于通过自媒体获取心理健康知识寻求心理咨询服务。此前的一项调查显示,51.6%的来访者在寻求心理咨询之前,会先从网上获取有关心理咨询师的信息,其中使用百度搜索的占53.6%、心理咨询类APP占39.7%、微信公众号占36.6%。而44.2%的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会浏览咨询师的微博、微信、知乎、博客等社交媒介。然而自媒体在帮助咨询师迅速积攒人气获取个案的同时,一些咨询师的伦理不端行为也通过网络迅速放大,并对整个行业声誉产生消极影响。近期曝光的几起伦理不端事件,越发让人感觉自媒体对心理咨询师而言是把双刃剑,它不仅是咨询师自我展示的招牌,更是可以让咨询师翻车的助推剂。那些本应在专业框架下审慎解决的伦理问题,被维权无门而又愤怒无比的来访者一把扯掉遮羞布直接下场手撕,演变出一幕幕的咨询师翻车大剧。3月21日,知乎20万+关注者某位心理咨询师自曝与来访者发生多重关系,并对自己的诸多伦理不端行为进行检讨。然而该咨询师自保式的自曝并未如愿平息来访者的怒火,反而招致当事人更大的愤怒,曝光了咨高胡询师与其开房的记录及种种避重就轻颠倒黑白的行径。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副教授钟杰老师留言建议来访者咨询律师并以“诈骗罪”报案。4月3日,另一位在知乎50万+关注者且在国外执业的心理咨询师被来访者发文投诉其咨询时间不固定单次咨询2.5小时经济剥削来访者等一系列问题。该咨询师随即对控诉内容进行了“专业”但在部分咨询师看来是“强词夺理且自恋”的答复,再次引发业内热议。面伏念世对自媒体平台上大V咨询师不断的翻车,有人提出频繁更新自媒体并以此作为招募来访者主要手段的咨询师,具有显著的“高风险咨”的象征。就像电影《邪不压正》里那句台词说的:正经人(心理咨询师)哪有时间天天写日记(搞自媒体)啊!这句话看似有道理,其实背后隐含着诸多对心理咨询的误解,是在将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内涵狭隘的理解为只能做咨询。对于心理咨询师尤其是个人执业的心理咨询师而言,自我营销是维持生存的必要技能,而自媒体只是承载心理咨询师自我营销职能的一种工具。自精神分析初代目弗洛伊德时代起,写作即是咨询师维持个人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只不过那时候承载这一职能的主要是书籍、论文等纸质媒介。假若弗洛伊德生活在自媒体时代,以他旺盛的写作精力可以想象绝对会是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上的顶流。此后随着电视媒介的崛起,电视节目则成为心理咨询师新的自我营销媒介。国内大家耳熟能详的很多大咖,都得益于电视媒体曾缺肢经的主流地位,通过参加某档电视节目迅速声名鹊起。微博、公众号、抖音等自媒体平台的兴起则为心理咨询师提供了新的舞台,一些初代网红心理咨询师即是自媒体平台迅速扩张过程中的产物。本质而言,心理咨询师在自媒体上的各种自我展示均是带有广告营销性质的行为,其核心目标是通过树立权威专业“人设”来获取关注和个案。而专业伦理对咨询师的广告行为有着严格约束。美国咨询学会(ACA)伦理守则:C.3.b咨询师不能要求目前或之前的来访者或其他任何人为自己做广告。C.3.d咨询师不能在工作场所或附属于某一机构的地方为自己招揽来访者、被督导者或求教者。C.3.f咨询师不能采用欺诈或不正当的手段,利用咨询、教学、培训、督导关系向来访者推销他们的产品或相关培训。美国心理学会(APA)伦理守则:5.04媒体呈现心理学工作者通过书面、网络或其他电子设备发表公开建议或评论时,要保证该评论:(1)是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培训或经历做出的,与相关的心理学文献和实践活动相符合;(2)与伦理守则相符合;(3)不能暗示与建议接收者或评论者已经建立了专业关系。遵循职业伦理本身即是专业胜任力的一种表现,如果心理咨询师自身的专业胜任力不足,修为不够,很容易在沉浸在虚假的权威专业人设中迷失自我,甚至丧失专业自省功能做出伦理不端行为。因此自媒体作为自我营销的工具本身并没有错,出错的其实是部分使用自媒体进行自我营销的咨询师。多年前知乎即曾曝出此类事件,某个在知乎有数十万粉丝的大V以其深刻的心理解读文章备受关注者推崇,该大V一直以心理咨询师自居并在粉丝中招揽个案,卖网课,甚至给咨询师做督导,最后被发现其只是个大三在读没有任何专业资质的社工专业学生。除此之外,网络传播的固有特性也使得咨询师在通过自媒体自我营销时容易翻车。不同于普通的人际传播,网络传播过程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匿名性。网络传播双向互动的特点,使得传播过程中受众很可能将自己的理解与加工附加在信息之上。因此随着信息的大范围扩散,失真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再加上网络传播常常是匿名的,容易出现比较偏激甚至是带有很强攻击性的观点。因此,心理咨询师的一些不当言论和非专业行为,极易通过自媒体等网络平台被传播和放大。遗憾的是目前国内还未有针对心理咨询师使用自媒体方面的专业伦理条款,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也遥遥无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心理咨询师只能依靠自我监督的方式提升伦理敏感性,避免翻车事件的发生。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