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英语、模拟/数字电路、C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网络操作系统、射频识别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应用、传感器网与物联网技术、web编程技术、通信原理、信息安全概论、网络管理技术、物联网工程与组网技术、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与应用、云计算与服务计算、物联网定位技术、物联网应用工程实训等。
物联网专业培养目标:
(1)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在国际标准制定中掌握重要话语权,初步实现“两端赶超、中间突破”即在高端传感、新型RFID、智能仪表、嵌入式智能操作系统、核心芯片等感知识别领域和高端应用软件与中间件、基础架构、云计算、高端信息处理等应用技术领域实现自主研发,技术掌控力显著提升;在M2M通信、近距离无线传输等物联网网络通信领域取得实质性技术突破,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2)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在传感器与传感器网络、RFID、智能仪器仪表、智能终端、网络通信设备、等物联网制造产业,通信服务、云计算服务、软件、高端集成与应用等物联网服务业,以及嵌入式系统、芯片与微纳器件等物联网关键支撑产业等领域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初步形成从芯片、软件、终端整机、网络、应用到测试仪器仪表的完整产业链,初步实现创新性产业集聚、门类齐全、协同发展的产业链及空间布局。
(3) 物联网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建成一批物联网示范应用重大工程,在国民经济和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物联网先导应用全面开展;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全面启动,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初步形成。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要求越来越多,市场缺口也越来越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该专业应运而生。在越来越注重信息安全的现在和未来,这个专业是很吃香的。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计算机类的老牌专业,每年可培养几十万的计算机人才,俗称“码农”“程序猿”,该类专业算是IT行业最直接对口的高校专业。
3、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现在流行的虚拟现实(VR)和动漫等相关程序设计和应用开发都属于数媒行业范畴。对VR和动漫程序设计感兴趣的话,这个专业值得入手。
4、网络工程专业
网络工程专业也属于计算机类的老牌专业,就业前景也是十分光明。毕业后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管理、安全、审计及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5、软件工程专业
软件工程专业是2002年国家教育部新增专业,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及中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软件工程专业将成为一个新的热门专业。
软件工程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基础,强调软件开发的工程性,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从事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等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物联网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电子技术、测控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以及管理学、软件开发等多方面知识。物联网工程专业开设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两大类,学生主要学习研究信息流、物质流和能量流彼此作用、相互转换的方法和技术,有着很强的工程实践特点。
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有计算机系列课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模拟电子技术、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物联网安全技术等,同时还要打牢坚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目前物联网的研发和应用主要集中在一些欧美国家,所以也要求学生具备优秀的外语能力。学生要能够阅读一些关于物联网的外文资料以及能够进行国际交流。
物联网分三个构架
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
感知层跟rfid、epc标签以及传感器等有关。这些就设计到标签的标准化问题,是计算机方向。rfid和传感器设计射频识别和传感方向,跟微电子半导体产业有关
传输层是基于互联网搭建,你要学什么当然不用说
应用层就是通过前面两个构架层,对信息进行处理、运算以及运用等,就是软件、设备等东西的设计,你也就知道怎么做了。
帮忙下,比较给力的回答
物联网可以是一个“专业”,但不一定是一个“学科”。国内有些专家反对设置“物联网专业”,因为定位不清,一个学校往往有好几个院系争夺“物联网专业“的申报,又不是一个明确的学科,难以培养出真正的专业人才,培养出来的人可能是“万精油”,懂得多但是不精,尤其是本科阶段,建议只作为研究生专业,像mba一样的模式。和目前许多高校设置的“电子商务”专业一样,“电子商务”也有同样的定位不清问题,只要高校设置的物联网专业能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尤其是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就应该可以设置,不必拘泥于它究竟属于哪个现有的“学科”。 下表列出了一个高校物联网专业课程设置的初步建议,算是抛砖引玉。
课程1、 物联网产业与技术导论 使用电子工业出版社《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等等教材。 在学完高等数学,物理,化学,通信原理,数字电路,计算机原理,程序设计原理等课程后开设本课程,全面了解物联网之rfid、m2m、传感网、两化融合等技术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