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营造民主、快乐的氛围,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使数学课堂教学科学化,使其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要求,又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趋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从而,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所必须关注的主题。下面,笔者就该话题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 创造快乐,让学生喜欢数学
实验证明,一个心理快乐的人,就会一直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就会内心满怀希望,充满信心,充满创造力。课堂上,老师只有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才会有新的心情。怎么做到这一点呢?
1.教师要保持一个好心情,面带微笑的进课堂,学会蹲下来和孩子们说话。教师要经常在每节课的课前问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可以开始了吗?在课将结束的时候问学生:这节课,你快乐吗?然后根据学生是否快乐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2.教师要充分利用儿歌、故事、谜语、幽默的语言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快乐的参与数学活动。如在《9的加减法》练习中,我让学生把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搓成若干个小圆球,然后从中挑出3个红球和6个蓝球,用竹签穿成一串,让学生说出这一串上共有多少个圆球;再让学生把4个绿球和5个黄球穿起来……学生个个趣味盎然,不仅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方法,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兴趣、辨别能力及动手能力等。
二 巧设问题,让学生亲近数学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要学会精心设计课堂导课环节,由学生现成旧知为切入点,导出新知,为学生的新知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最后达到新知的建构。感情的交流是育人的基础,教育也要由境入情、情境交融。在教学中,要注重数学的美学素养,以美去激发爱,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主动地、和谐地发展。我在《4的认识》一课中,做序数练习时,准备了手杖、军帽、眼镜等,让学生扮成图中的老爷爷、解放军、阿姨、小朋友,问学生:这里有几个人?在干什么?谁排第一?小朋友排第几?如果你排在第一位你会怎么做?在这引人入胜的表演中,学生不仅了解了序数的含义,还懂得了上车要排队、要尊老爱幼的道理。
三 强化实践,让学生体验数学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感知中,亲身体验新知识的产生、形成的探究过程,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提问:怎样把圆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呢?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圆形学具,按照书上的方法剪一剪、拼一拼。看到底能拼成什么图形?在教学中我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归纳整理。通过学生的剪拼,转化,利用等积变形把圆面积转化成了近似的长方形,进而归纳、概括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索中,体现了“再发现”的过程,掌握了知识,同时也掌握了可贵的“发现”的方法。
四 崇尚探究,让学生“再创造”数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再创造”数学。例如我在教学“9加几”时,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老师带小朋友们去参观运动会,出示96-97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观察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自由发表意见,并且能够用数字表示图上参与各个运动会项目的人数。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中的饮料图,提问:开运动会时,学校给运动员准备了饮料,喝了一些,还有多少瓶饮料呢?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让孩子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鼓励算法多样化。然后提问: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通过讨论、交流、动手摆一摆,从而理解凑十法的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五 联系生活,让学生实践数学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把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使学生学会在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比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后,通过让学生观察92页主题图,了解了明明愉快的一天,不仅教育孩子从小要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而且要求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星期天,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思想指导,坚持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凡是学生自己会学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学,凡是学生能自己动手做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做。尽量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的机会,并引导他们获取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